liyifeng
2013-02-18
业内观察
261 次
这段视频包含二段批评。第一段是在出操时,李云龙、丁伟、孔捷三人没有按规定穿新式服装,罗队长对三人进行批评,但被三人反讥,后来王保胜政委看不过眼,也对三人的行为进行批评,不料因为言语不当,被三人弄得下不来台。可以说,这是一段失败的批评。后来罗队长向上级反映情况,就有了第二段的老师长对李云龙三人进行批评,三人心悦诚服的场景。
不可否认,为什么老师长的批评有效一方面是国为他是三人的老上司,所以在沟通时占了优势地位,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,在批评的手段与技巧,师长比罗队长及王政委明显高了一筹。
罗队长及王政委批评他们三人错了吗?没有。从事情的本身来看,是李云龙三人犯错,不服从组织纪律,但为什么没有起到效果,因为犯了平行沟通的二项大忌(罗、王和三人应该属于一个级别):
1、 批评的语言不够精辟,给他人予反击之机。比如,罗队长问“你们为什么不穿军装出列?”时,李云龙以“老罗,你不是近视吧?”来反言相讥。再者,王政委批评他们说“这样怎么能带好兵,打好仗?”,也给了三位军长反驳的机会,毕竟,他们多年征战,打了不少胜仗,王政委这样的话不太恰当。
2、 批评的场合不对。假如罗队长照样出操,在操练完了后,再找他们三人私底下沟通,情况会好得多,因为此三人都是极顾及面子之人,如果在公众场合丢了面子,自然不会服输,会竭尽所能寻找他们言语中的把柄。在一般情况下,表扬他人时越公开越好,反之,批评他人,则是人越少知道越好。此为其一。另外,因为李云龙、丁伟、孔捷三人抱成团,如果自己没有处在绝对的地位优势,应该各个击破,假如罗主任事后单独找他们三人,一一进行说服,劝服他们也不是没有可能。在视频中,罗主任以一敌三,当然是落尽下风。
老师长的思维要严密的多,在批评他们时,使用了以下技巧:
一、先肯定,后否定,批评的过程看起来就象一个"三明治",最上面是肯定,中间是批评,最下面一层是希望或要求,或者是对被批评者身份的肯定。老师长先说明了他们将组成将军方阵参加国庆阅兵的事,再评价李云龙,说“对于李云龙同志我还是比较了解,执行上级的指示从来不打折扣!”,让李云龙接受批评有一个心理适应期。
还记得老师长最后是怎么总结的吗?老师长语重心长地对李云们他们三个人讲“响鼓不用重锤,今天我对你们用重锤了"、“因为你们是将军,是男子汉!”,这就是这一招的精彩运用。批评不是目的,批评的最重要目的是希望当事人未来的行为有所改变,为了让他们真正接受,所以在结束时肯定当事人的身份及价值显得非常重要,因为这个身份及价值就是他们需要改变的最大理由。
二、真诚,让对方觉得你的批评合情合理。他说,“我知道你们都很忙。。。你们都是一二九师的老兵了。。。”等等,不但成功重新在他们的心理建立了亲密感。人与人的亲密感通常和互处的时间成正比,但通常情况下,也会随着长时间的分离会变淡,就象长期分开的夫妻,在突然见面之后,也有一些陌生感,需要共处一段时间后才能消除。另外,老师长说“想想那些牺牲的同志,他们应该授什么衔?”,深深地打动了他们的心,让他们真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。
三、表达自己的感受,最好让对方觉得内疚。
没有人喜欢被他人批评,但高明的批评就是不一样,具体表现出来的效果就是被批评的人不但不会心存怨恨,而且觉得很内疚.
如何让被批评者心怀内疚?最重要的就是批评者要让对方知道,他虽然身为批评者,其实经历着比他更大的痛苦,或者经历着更大的压力,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来自于被批评者的过失.
在视频中,老师长对李云龙他们说,“你们为肩膀上芝麻绿豆的事闹得沸沸扬扬,刚才军委还来电话,我能说什么,我是如坐针毡呐!”
他的这番话让李云龙三人非常的内疚,毕竟,因为自己的过错,让自己的老上司代为受过,这是他们三人中的任何一人都不想看到的事。
但在日常工作中,很多不谙此道的领导常常不懂得使用此招。
举例:某上司安排下属昨天下班前完成报告并发邮件给他,但下属没有完成私自下班了。第二天,此上司劈头盖脸地责备,“你昨天为什么不完成报表就下班?”
这样,本来心存愧疚的下属在上司一顿痛骂之后,心里反而觉得互不相欠。
我给领导通常的建议是,这个时候你不妨以“你昨天的报告没有做完,搞得我很难办!”的话开头,与其痛骂下属一顿,不如让他继续心存愧疚,为了弥补以前的过失,在将来的工作中表现得更积极些。
四、借用道具,让被批评者主动说出自己的期望。
说服这“晋西北铁三角”当然不容易,为了达到这个目的,老师长故意提前写好他们的毕业鉴定,在他们提出异议后,再提出自己的意见,无疑,在这次批评教育中“,毕业鉴定”这个道具是一个相当好的"引子"。
在课堂中,我常常问听课的主管,“当你批评下属时,是用一张嘴呢,还是利用一些报表或者有问题的产品来帮你说话?”
答案不言而喻,在批评时,如果能借助一些铁证,这些“道具”会使我们的批评有效得多。
李云龙他们有什么期望?答案只有二个,一是参加国庆阅兵仪式,二是顺利完成毕业论文。这是谁提出来的?是在老师长先给他们一个他们不能接受的鉴定之后,李云龙主动提出来的。此次批语完全达到老师长的期望,所以说非常成功。
五、将问题提升到新的高度。
在总结中,老师长最后说,“占着高位不胜任,到头来,丢的不是一个人的脸,丢的是国家,丢的是军队,丢的是人民的幸福生活!”
在日常管理中,员工犯小错,如何进行批评?也要善于总结,把问题上升到一个高度,这样不仅仅便于定性,在某种程度上,也能引起员工的重视。
举例:某主管批评员工没有把好质量关,导致出现一批不良品.现主管举出当年客户因产品出现细微的品质不良而全部退货,导致公司承受数百万的损失,然后告诉员工,"这种现象如何不改善,不但有损于员工本人的形象,而且有可能导致公司丢掉大客户!"